基于“范本”的单元解读四步骤 ——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

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!
编发按
“范本”教学遇上统编教材,必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“智慧”火花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“双线组元”的方式编排,是个“有机结合”的整体。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,提炼范本教学价值,重新理解教材的思维方式、学习方法和知识组织样式等的深层结构,大胆地对教材进行解释、演绎和构思,将是以整单元为单位,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落实出发,对教材进行一次深度开发,体现单元整体性、阶梯性、综合性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连城老师带来的同步教研《基于“范本”的单元解读四步骤》,敬请关注。
各位老师:大家好!
我是“范本语文”教研共同体的黄连城老师,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研讨。今天,我们同步教研的主题是:基于“范本”的单元解读四步骤——兼谈第六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。
大家看了这个主题,想必对“范本”这个关键词感兴趣!为什么是“基于范本”来解读呢?我就想给大家先做个通俗的了解。所谓“范本”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释义:“可做模范的样本”,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指儿童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模范样本,主要体现在:语文教科书单元选用的典范性文本及练习系统指涉的语文实践活动。我们清楚,语文教材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文选型教材,也就是一篇篇课文和练习系统,有学者曾这样说:文选型教材暗合语文教学规律。在语文课,课文就是学习对象,课后练习就是围绕“课文”来指示了学生的语言理解、运用、拓展等学习任务。那么,我们现在使用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呈现的“范本”是怎样的呢?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呈现“范本”,是以“双线单元组合”的方式,将选文、语文活动及适合儿童学习的语文知识能力等“有机结合”起来,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。
让学生直面选文而产生听说读写,就是学生的语文活动;学生就是通过语文活动,实现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意义分享(阅读时学生扮演读者的角色、写作时学生扮演文本作者的角色)。当学生遇到读写困难时,就要学习适当的方法策略。语文能力,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意义分享的活动表现。这就是“有机结合”。只有“有机结合”才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,只有“有机结合”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直观对象,也就是“范本”。
可见,我们提出的“范本”,与“知识体系”不一样。基于“范本”的单元解读,重要的意义还在于,为教师开展情境化设计建立一个“内在的行为模式”。有了内在行为模式,教师“成竹在胸”,才可能将自己置身于复杂的课堂情境之中,灵活地编制课堂教学方案。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:
01教材内容和练习重点一
1.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具体落实在(三篇课文和课后题、习作、语文园地等练习系统当中。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很有意思,“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,照亮昨天、今天和明天”:昨天、今天和明天,三个词语讲清楚了“跨越时空”的意思。
2.人文主题可以从教材的四个内容加以落实,安排为四个生活板块。这四个生活板块,落实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,体现统编教科书的育人理念,是我们基于“范本”解读的重要内容,有了这些生活板块可以更好地链接儿童生活经验,主动建构文章的情境模型,对学生语文生活能力和思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3.再从语文要素看练习重点。从课后练习当中,我们可以找到落实语文要素的读写活动线索。
02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二
1.先要找到——课标中学段目标内容的依据。通过前面的解读,我们知道本单元练习活动的重点有三个:讲故事、推测人物思维过程、编一个探险求生故事。接下来要对他们进行“能力分类”。这样,我们很容易找到对应的学段目标内容。
2.学情分析。也就是学生已经学过什么,现在需要学习什么。学情分析的方法很多,其中有一条很重要,就是综合罗列语文要素的分析法。
看这张表格,左边罗列的是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;右边罗列的是,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。我们可以了解到(各有一条分水岭):这两条“分水岭”告诉我们怎样的学情呢?第一条分水岭,可以告诉我们:经过第二学段的训练,学生基本具备“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”的阅读能力,意味着,学生这方面有了基础,稍加点拨即可,不要当作重点目标过细教,重点还在于练创造性复述(讲故事)。第二条分水岭,可以告诉我们:从第三学段开始,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”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,学生是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的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。接下来,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,继续提出“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”的新要求。这两项阅读训练都是推测人物内心活动。
3.单元教学目标制订。可以制定这样四条:第(1)条,字词方面;第(2)条,把握主要内容方面;第(3)条,推测课文人物思维过程方面;第(4)条,想象作文,写具体方面。前两条是基础性目标;后两条是发展性目标。
4.在制定目标时,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:像这些“行为动词”是可操作、可观测的。
03生活情境与学习活动三
真正的学习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活动当中的,因此生活情境与学习活动也是解读的重要内容。这一步骤,也就是明确学生读写活动要做什么,就是要清楚单元主体活动教学设计的思路。
1.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生活情境(看思维导图),可以由这样的四个学习活动连贯而成。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断句和借助注释理解字意还是具备一定经验,可以自读自悟,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。看第二个学习活动——“小组合作,理解字义”。第三个学习活动,认识思维。第四个学习活动:解释寓意,讲故事。
2.本单元第二个语文生活情境,由三个学习活动连贯而成,看(思维导图)。第三个语文生活情境,由四个学习活动连贯而成。设计思路大致与第一个语文生活情境的设计相同。补充讲点,就是文本特征不一样。(《田忌赛马》《跳水》这两篇课文都是白话文,(1)讲故事可以放在第一课时练。先可以说得概括些,第二课时可以更生动些(2)注意讲故事与概括内容是不一样要求,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内容,讲生动。
以上三个生活板块,再加上习作,构成四个生活板块,以此作为单元整体教学思路,培养学生“推测”的真实学力。在每个学习时段的教学中,各有侧重点,体现语文要素落实的“教”——“扶”——“放”——“用”的整体思路,也就是要处理好怎么教,怎么扶,怎么放,怎么用的问题。
04评估标准与选择策略四
以上主体活动教学的设计思路清晰了,我们老师心中还要有一杆秤——这杆秤就是评估标准。它就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,是用来评测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所达到的学习程度。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,达不到预期目标,我们老师肚子里还要有办法,也就是恰当地选择策略。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主体活动教学取得实效。
1.我们先来看怎么“教”。
(1)这篇简短的文言文,在结构上分为两层:先讲故事,再发表议论……从“夫”字可以作出判断。课文写作特色在语言描写,先写夸耀者语言,再写围观者语言,然后讲这个人“弗能应”。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,这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过。这是本课的学习起点,需要我们关注到。
(2)推想人物思维过程,我认为有这样的两种阅读模式可以用到:一种是从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神态等方面,去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;一种是从看到的或听到的,以及联系后来所采用的办法,去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。
(3)我们来看一个设计:每个环节的设计,都要清楚评估标准和选择策略。
(4)“教”这一学习时段,在设计上要注意:通过精读细讲,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,还要教明白阅读时怎样推想人物思维过程。也就是初步学习以上所说的两种阅读模式。
(5)课后,可以围绕教学重点,布置相对应的作业。
2.接下来,讲讲怎么扶?
(1)《田忌赛马》这篇课文从结构上看,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,不仅讲了比赛,还讲了孙膑的两点发现,以及“这一天”孙膑胸有成竹地跟田忌的对话。
(2)课文表达上很有特色:先讲孙膑发现了两点,但没有说出孙膑当时心理的打算;接着讲,一天他胸有成竹地对田忌将军说:一定能让你赢,也没有说出用的是什么办法;比赛前孙膑悄悄告诉田忌办法,田忌表现得如此淡定,课文具体写了比赛中田忌的三次神情,却没有写出孙膑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话。你看,课文故事这样写,吊足了学生阅读的胃口,需要学生一次次地推想,一次次地联系上下文去,整合信息。可以说,“推想”在这篇课文里,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方法。
(3)怎么“扶”,我们看一段教学设计。这一课的教学设计,体现了“扶”着走,利用了“对阵图标”,让学生“连一连”“说一说”,基本不需要老师太多的教。学生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地推想人物思维过程,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,感受到孙膑善于观察和思考。
(4)可结合本课教学重点和课外阅读要求,设计以下练习。
3.如何“放”呢?
(1)我们也来了解下《船长》这篇课文的结构和表达特色。从课后题可以知道,本课文按起因、经过、结果,将划分为3个部分。描写孩子心情变化,是写作的一大特色,通过心情变化这条线索,清晰地展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,也就是孩子怎样一步步走上危险境地的。为什么孩子的心情会有这样的变化呢?(这跟猴子的逗弄是直接相关)让孩子说清每次心情变化的原因,这是局部联系文章信息,推想人物内心活动的阅读训练点。水手的几次“笑”,跟孩子一步步走上危险有什么关系呢?(这是课后第二题要求)也是从局部联系信息,进一步体会:水手的几次“笑”对情节发展的作用。课文还从两对关联词,“只要……就……”“即使……也……”,具体写出孩子遇险的危急时刻。
当然,课文最有特色的是,作者在表现故事主人公船长-这位人物形象时,笔墨不多(只有一个自然段),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一个原因是,在整个故事中船长起到关键作用,想到了巧妙解决危急的办法;另一个原因,那就是,学生可以运用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“阅读模式”,联系上下文,整合课文,使课文船长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如,船长看到“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”,就能立刻采取最佳办法。这之间省掉的一些险情分析,就是通过学生的推想来还原,就是通过学生的推想来加深对船长机智、果断、经验丰富等形象的了解。
(3)我们也来看一个教学设计。这个设计,在推想船长思维过程上,尽量放手,让孩子去画思维导图,去交流,再去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,充分挖掘出船长办法的“妙”处。然后,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阅读方法进行一个反思、整理。本单元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阅读模式,对学生编写探险故事的想象习作一样具有启发作用。
4.如何“用”?
本次习作活动的话题十分明确,教材为习作搭建了支架,学习形式十分新颖。学生已经具有“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”习作经验,所以重点指导学生把遇险的困境和求生的办法写具体,充分体现单元读写结合教学思路。在教学设计上:可以安排这样四个环节—— 学生交流探险故事的阅读体验,产生习作话题;依据教材内容展开学习活动,生成写作内容; 范文引路,写具体“求生过程”。 ( 重点指导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心情变化等描写)习作评改。
名师简介
黄连城,蕉城区第三中心小学语文教师,副高职称,宁德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,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,黄连城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。2018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,研究成果发表在《语文建设》《教学与管理》《现代中小学教育》《中小学教师培训》等学术期刊。
END
宁川小语
注:原创稿件,版权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策划 | 苏小玲
责编 | 郑赛娇
审核| 许发金
往期回顾
1.新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课怎么教?快来看一线教师的备课锦囊!
2.每个人必读的“四大名著”怎么教?无限创意在这里!
3.“综合性学习”单元,别把“语文”教没了
4.四种课型,一键统整,革命传统题材单元这样教!
5.救命!《语文园地》怎么教?
6.口语交际课,不要越教越不会“说”
7.瞄准“写人”习作要素,发挥“范本”服务功能

返回顶部